新闻中心
自“降本增效年”各项活动开展以来,磷铵分厂围绕“降成本、增效益、强管理”这一工作主题,紧盯“源头管理”“生产运行过程管理”“基础管理”三个主攻方向,在“精”字上下功夫,在“严”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出实招,分解“大任务”,细化“小措施”,不断提升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
强化源头控制 实施精细管理
随着优质磷矿资源的日益匮乏,大宗优质磷矿市场放量减少,磷铵分厂生产组织受原料供应影响越来越大。低品位磷矿进入生产系统已经成为分厂必须正确面对的课题。分厂将“低品位磷矿生产适应性攻关”作为一项攻坚课题,多次召开“诸葛会”从纵向、横向全面深入性分析后,从磷矿配比精细化着手,先对进厂磷矿分类堆放,做到标识清楚,实施先分析后配比,对每天使用的磷矿指标进行精确分析,根据各类磷矿的杂质含量及时调整配矿比例,实现精准配比,尽可能做到矿浆含磷指标控制在29.2%-29.6%之间,且杂质总量稳定,既保证磷酸、磷铵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又保障了在磷矿资源持续变差的大环境下,系统对低品位磷矿的适应性。
严抓过程管理 实施动态调整
针对“传统法”磷铵养分的控制,加强过程精细化管理,要求每班每小时对养分分析,同时利用激励机制管理手段,把“传统法”产品养分指标由60.0%-60.5%的目标值降低到60.0%-60.1%。一是利用管理手段,进行大幅的养分控制奖惩。养分控制到60.0%-60.1%每班次奖励500元,提高班组长及总控人员的主动性。二是为进一步节约因养分过高造成的成本损失,以及减少调整养分使用硫酸消耗。分厂及时根据养分变化趋势调整浓酸含固量指标和稀酸三氧化硫指标,保持调整养分加硫酸量控制在100L/h以内,从而在保证磷铵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稳定过滤生产在最佳状态,努力提高转化率和洗涤率指标,节约磷矿消耗。三是加强细节管控。浓酸酸质变化对养分变化影响较大,目前磷酸浓缩岗位每小时取沉降槽出口酸样,拍照发到分厂群内供磷铵参考酸质变化趋势;磷铵总控每小时取生产用酸观察酸质变化趋势,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养分控制手段。四是技术组及主管领导随时关注酸指标各种变化趋势,及时指导班组调整,并建立考核连带技术组措施,增强技术组管控措施。
着眼细节管理 实现成本可控
为实现生产过程稳定运行,消除局部瓶颈影响,分厂加强生产组织计划性和严密性,每天坚持召开生产短会,协调各装置生产组织,做到全分厂一盘棋,合理配置分厂资源,做好每天生产组织,提升所有人员产量意识;每次停车检修前,组织工艺、设备、维保人员开会,讨论停车过程、各项检修任务,责任到人、落实细节,节约每分钟停车时间;重点项目主管领导下场抓,严控检修质量,把工艺、设备隐患及时消灭在检修清理过程中。磷铵产量影响瓶颈是过滤系统,需要定期更换滤布,针对更换滤布后出现滤布压条频繁脱落和滤布挂扯问题,每次更换滤布,改变滤布压边方向,留出压条膨胀空间,消除了滤布脱落和挂扯问题,实现过滤长周期稳定使用。
加强操作培训 提升应变技能
磷铵技术组多次召开总结分析会研究各种影响产品养分的因素和调整措施,对班组人员进行培训,利用班后讨论总结会、质量破标事故分析会等形式的学习和总结,进一步提升操作人员养分控制技能,同时不断提升所有员工的全局意识,要求各装置总控及时沟通和协调,实现整个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不仅提高了员工责任意识,而且增强了技术组管控能力,最终达到将生产控制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磷铵分厂将继续加强各项管理持续推进,进一步将工作标准、规范、数据细化到每一项指标、每一个岗位,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推动各项管理上台阶。(磷铵分厂 屈小强)